四海客情泰國

泰國客家族群:歷史傳承與當代融合


泰國,是東南亞華人最集中的國家之一,華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至14%,其中客家族群雖非人數最多的一支,但卻在經濟、文化與社會影響力上,展現出獨特的存在。

移民歷史:從南中國到暹羅

客家人大量移居泰國的時間,大約始於19世紀清末民初。當時因中國南方人口壓力與政治動盪,不少廣東、福建地區的客家人渡海謀生。他們多半落腳於曼谷、北欖、春武里、呵叻(那空叻差是瑪)、清邁等地。初期,許多客家人以勞力工、雜貨店、米行起家,逐漸在地方經濟中站穩腳步。

客家社群與文化傳承

相較於佔多數的潮州華人,泰國的客家人規模較小,但他們努力維繫語言與傳統。曼谷、呵叻等地設有客家會館,舉辦中元普渡、客家山歌比賽、清明掃墓等活動,讓年輕一代仍能接觸祖先文化。

曼谷客家會館理事長張振華(化名)接受訪問時表示:

「我們客家人來泰國一百多年了,祖先當年挑擔子、推木車,一步一腳印打拼下來。現在我們的子孫都讀大學、做醫生、當律師,也有進政界的。會館的任務,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記自己是誰。我們每年都舉辦客家歌謠、廟會,還會邀請台灣、馬來西亞的客家朋友一起交流。」

他也坦言,語言傳承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老一輩還會講客家話,但年輕人多半講泰語、英語,客家話越來越少人講。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地方,所以我們開始辦『客家話學堂』,希望至少小孩子能聽懂幾句問候語,知道自己有一個『客家根』。」

政治與經濟影響

泰國客家族群雖然人數不如潮州人龐大,但卻培養出一批影響力極大的政治與商業領袖。例如:

  • **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前總理,即為客家後裔。他的家族來自廣東梅縣,世代經商。
  • **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前總理,同樣是客家人。
  • 在泰國北部與東北部,不少商會領袖、米業與建築業大亨,也都是客家背景。

可以說,雖然在數量上屬於「少數中的少數」,但泰國客家族群的能量卻十分突出。

當代挑戰與融合

隨著泰國年輕世代普遍融入當地教育與社會,許多客家後裔已逐漸不再熟悉客家話,甚至難以區分客家、潮州等支系身份。語言流失,是當代泰國客家族群面臨的主要課題。

然而,透過網路與跨國交流,泰國客家會館也積極與馬來西亞、台灣、廣東梅州等地保持聯繫,參加世界客家大會。許多年輕人重新認識到自身的多重身份:既是泰國人,也是華人,更是客家人。

結語

泰國客家族群的故事,是海外華人適應、奮鬥與融合的縮影。他們雖然在異鄉立足,卻始終保有一份「客家根」,並將這份文化資產,持續傳承下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