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環保車可增播客家歌

環保車可增播客家歌

95年4月3日媒體報導,有立委認為國小母語教學用字艱深,音標複雜,連母親都不會教,而向教育部長提出質詢。筆者認為,學習母語必須有天天接觸母語之機會,方能事半功倍。以學習客家話而言,可由學唱客家歌開始,蓋由客家歌之歌詞可衍生許多客家話的詞彙,再由詞彙串聯成整句客家話,可讓初學者在沒有壓力情形下自然學習。

欲達此目的,位於客家庄的鄉鎮市公所可以考慮率先提供學習客家歌的環境,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環保車在收集資源時沿途增加播放客家歌,除可讓民眾、兒童在倒垃圾、回收資源時學到客家歌進而自然學到客家話外,尚有以下優點:

  • 協助推動環保教育:目前之環保車僅提供倒垃圾功能,如能改播客家歌,透過歌詞之創作,可達到環保教育之功能。例如:客家歌「桃花開」之歌詞可改為:「環保車來,阿妹等阿哥。阿妹看哥,望有兩三項。一望阿哥,添手來減碳。二望阿哥,節省那電源。哥正哥。三望阿哥預防登革熱伊呀得呦。」,如此不斷重複播放,當民眾聽到自己家鄉的歌,心中燃起愛護鄉土之情懷,而自然而然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防治登革熱。
  • 讓民眾參與環保事務:環保車所播放的歌曲每年可徵求民眾票選,所需與環保有關的創新歌詞也可廣徵民眾填詞,讓民眾樂意參與環保事務,使環保事務與當地民力結合,致力城市整潔。
  • 重建環保車新形象:目前環保車所播放之音樂已聽了60年,讓人沒有新鮮感,如能因地制宜增播客家歌、閩南語歌、原住民歌,可讓民眾對環保車產生鄉土親切感,而能重建環保車新形象。

目前,部分環保車有播放英文,也有播放「酒矸倘麥瞴」資源回收歌者。因此,在客家庄的環保車增播客家歌技術上可行,當然也可輪流播放英文歌、閩南語之「酒矸倘賣瞴」、客家歌、原住民歌…等,使環保與多元文化創意結合,促進環保與多元文化之雙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