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房春秋—客語詩三首
夥房春秋—客語詩三首
本文承蒙王興寶老師授權刊登 嘉惠網友 謹此致謝
夥房春秋 客語詩三首/王興寶
一、
〈老屋至德〉
吳濁流个老屋
離中原當遠,當遠
往擺識曾有漢詩吟誦聲
夢中个漢唐盛世
敢係故鄉?
故居堂號至德
背山面水,一堂三橫
屋脣種个無花果
孤栖一囊藏
毋著花衣爭色彩,硬皮
親像老屋个堅瓦硬殼
等到熟時自圓滿
筆寫愁慮,向海問歸程
北腔南調吞吐難[1]
親像風吹破船無方向
吞落心事,淚比鄉愁鹹
亞細亞个孤兒,囥在
老屋灶下火炭爐[2]
仰喊醒百姓个戇想
紅瓦伙房企在在
簷前風雨收,血根泥肉藏
莫講枝蔓亂入春秋
交錯鎖心頭
任憑風浪毋低頭
二、
〈搶救楊氏宗祠卅年[5]〉
南風悠悠,翕熱个目汁,滴落紅磚牆
牆面生菇,畫出先民開山打林个汗斑
楊氏宗祠,係阿公太手巴掌个堅疕[6],撐起故鄉家園
細人搞尞个童年路,笑聲還串等禾稈香
怪手隆隆滾,愛伐斷根脈,斬斷鄉土个芬芳
婦人家喝喝咄咄[7],擋等前方个蛇聲鬼噭
後撐仔博氣博命保護宗祠
細人仔目盯盯,跈等世大人堅定个腳步
貴海先生[8],詩筆為旗,嚇醒啄目睡个官府
喊轉遊子,捧等香灰,寸土毋讓
毋單淨係一棟老屋,係宗族傳承个故事
係離散後,心心念念个故鄉
太極兩儀池,倒映六堆个風神
留存,客家齧牙根个硬骨
拈揫恁多个螢光,變做燒熝熝仔个竹笐火
守護一脈傳承个祖公業
三十年後,香火溜天,共樣燒暖
風中,親像還聽得著,老者个吟唱牽聲
這份堅持,像祠堂个樑柱
撐起後代子孫,不滅个記憶
每一垤磚瓦,都有堅耐个心
每一縷香煙,都硬硬探根落泥
就像番薯递藤,綿延不絕
每一擺斡頭看,都分𫣆俚行往前,淰淰个力頭
三、
〈化胎[9]〉
暗夜,孤栖个伙房屋
寒雨,涿等屋棟个燕尾
冷風在細細个門縫
自由出入
老屋後背,化胎个石碫仔項
咸豐年間出世个溜苔
毋知傳了幾多代
今下燥絲絲,無氣無脈
禾埕識有搞尞个細孲仔
囥人尋,打極樂仔,跳格仔
跳上跌落。這下嗄無聲無氣
老香爐淨伸空殼
土地龍神在神桌下啄目睡
像知所有个因果,總係毋出聲
月光華華,恬恬照等
這地價哱哱飆个所在
行過大路,半月池盡尷尬
老屋个門前,堂號高掛
屋前無魂無影
兩落四護龍[12],聚財理氣
開基祖尋个好風水,庇蔭子孫
傳到今,精砉砉仔个後撐仔
算盤扚到嘰嘎響
目珠看著个全係錢銀
老屋提報古蹟个前一日
怪手緊拚拚仔行過,月光
就再照毋著,這出秀才个護龍廳
再看毋著紅瓦紅牆,無禾埕
乜看毋著堂號
[1] 指在殖民與政權轉換的歷史夾縫中,使用語言時所面臨的身份、情感與創作上的悲劇性。
[2] 據說《亞細亞个孤兒》完稿,因擔心被日本憲兵查獲,將手稿藏老家廚房放火炭的容器中。
[3] 打脈:daˋmagˋ,把脈。
[4] 黃藤耐扭:客家熟語指盤根錯雜,難以扭斷。
[5] 位於臺灣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的楊姓客家宗祠,1923年落成,在1995年因開闢道路而由楊姓族人爭取列入文資保護,今列縣定古蹟。
[6] 堅疕:音gienˊpiˋ,結疤。
[7] 喝喝咄咄:音hoiˇ hoiˇ dodˋ dodˋ,大聲喝斥。
[8] 曾貴海醫師長期關注客家文化保存,得知佳冬楊氏宗祠因都市計畫面臨拆除危機時,挺身積極奔走,號召鄉親及六堆文史團體共同參與搶救行動。
[9] 化胎:客家祖堂後方隆起的半月形土堆,位於正廳後方,不僅象徵靠背安穩,也有孕育萬物、期盼後代子孫綿延不斷之意。
[10] 阿公婆:祖先牌位。
[11] 堂眼:正廳正面牆上左右各有一個洞,像是一雙眼睛,名為「堂眼」。
[12] 兩落四護龍:客家老屋常為兩落四護龍,有一道明確的中軸線。
王興寶老師
著有
1.客語个奇幻旅程
2.摘菊女客語詩集
3.桐花夢客語詩集
4.詩行南庄客語詩集
5.探根落泥客語詩集
得獎
1.台灣文學創作獎
2.閔客文學獎
3.桐花文學獎
4.台中文學獎
5.台南文學獎
6.夢花文學獎
7.大武山文學獎
8.大路關文學獎
9.客家兒童文學創作獎
薪傳師
客家語文類薪傳師
客家歌謠類薪傳師
客家文學類薪傳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