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不滅絕 開口說就對了
全世界第1個用客語演講會–台灣客家國際演講會Taiwan Hakka Toastmasters Club
開口說客語 不標準沒關係 有開口 客語就不會滅絕
以下內容經原作者同意授權刊登 僅此致謝
幼 苗
三十個月以前的四月下旬,在台北美僑商會俱樂部的宴會大廳裏,賓客雲集,
人人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為的是慶賀六個嶄新的「演講分會」即將成立。夾雜在人
群中,我心中充滿喜悅,因為全國,甚至是全球,第一個使用客語的Toastmasters club
就要在國際總會會長Mr. Gavin Blakey 的祝福下撒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三天後,一群「台灣客家國際演講會」的會員們便啟程前往空軍官校參加當
年的「全國春季大會」。感謝大會安排,我們成功的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示範例會」。
會員們個個眉飛色舞,套一句當時流行的用語,我們順利的「跨越了濁水溪」﹗
為什麼客語分會的成立和運作會帶給我們心理上如此巨大的「震撼」﹖根據權威人
士的推論,台灣地區的客家語言正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率迅速流失。在祖訓「寧賣祖宗田
、莫忘祖宗言」的感召下,我們這一群尋常百姓正試著以一己微薄的能力來維護即將式微
的中原文化和語言。
因此我們深切體會,「客語演講分會」的使命,除了提供「積極、互助的學習環境,
讓會員磨練溝通和領導的技巧」之外,還要期許「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
都有機會認識客家文化、了解客家語言。
就這樣,我們滿懷願景踏上了學習與成長的路途。回想當時我們真的有點像是初生之
犢,一心期盼收成的喜悅,卻全然不顧成長的艱辛﹗
起初,我們每隔一週舉辦一次定期例會﹔儘管大夥兒對Toastmasters club運作模式
還不熟稔,但是仍有許多人乍聞「鄉音」就難掩喜悅,活像闊別的遊子重回母親懷抱一樣。
正當大家為例會獲得肯定而欣慰不已時,我們也已察覺「出席率偏低」儼然成為我們發展
的瓶頸。於是,我們除了大聲疾呼之外,也訴諸行動分頭努力。其間我們曾在靜宜大學的
2003秋季大會和海洋大學的2004春季大會上,分別由會員以國、台、英語參加「演講馬
拉松」,報導分會現況並籲請全國會友慨予臂助。此外我們還結合了天母英語、喜洋洋國
語、青企台語、日語等分會,在2004春季大會上舉行了一次「五語聯合例會」。誠如前述
,我們確實聽到了掌聲,也獲得溫馨的關懷和鼓勵,但是,我們的與會人數,仍然像那剛
剛出土的幼苗,在風雨中搖曳﹗
到了2004年6月,鑑於台北地區推展不易,客語分會毅然決定移師中壢,寄望客籍
鄉親薈萃的桃園地區,能夠成為我們分會成長、茁壯的苗圃。果不其然,「台灣客家國際
演講會」易地之後,隨即呈現一片榮景﹕歷經三年耕耘.在現任會長陳美如會友領導之下,
幹部個個將士用命、會員.鄉親們更是熱烈響應﹔更難得的是,中央大學客語研究所的教授.研究生們也共同參與.
忝為客語分會的一員,筆者有幸部分參與了創會的作業,從而親眼目睹一顆種子從土
裏奮力掙扎、萌生芽瓣的艱苦歷程。歷經兩年半的摸索與學習,客語分會終於可以靦腆地
自許為一株生氣盎然的幼苗了。
朋友們,它的確還是一株稚嫩的幼苗﹔在成長茁壯之前,還需仰仗大家的關懷、協助
、指導和鞭策﹔因此,讀者先進們﹕您願意將這一株幼苗奮力成長的故事,告訴您的朋友
和朋友的朋友嗎﹖
客語演講會創會會員 吳載奇 寫
台灣客家國際演講會
Taiwan Hakka Toastmasters Club
2002年初,一群熱心客家語言與文化的有識之士,聚會研議依循「國際英語演講會」模式,組織一個屬於我們客家鄉親的「台灣客家國際演講會」。幾經努力,終於在今(九十二)年初借用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舉行首次示範例會,並且積極向「國際總會」世界總部提出入會申請要求。旋於三月二十四日獲得總會同意,賦予7058編號。嗣後又於四月廿四日由國際總會會長Mr. Gavin Blakey, DTM親臨台北主持本會及其他六個友會的「聯合入會典禮」。目前本會隔週舉行例會,承蒙全體鄉親愛護支持以及黃女容女士、董世瑜、吳載奇、周鈞豪.陳美如.等資深先進的指導,使得我們客家演講會在草創初期,就能克服種種困難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現在我們演講會的會員,正在穩定成長。每次聚會的人數也能維持在20-30人之間。顯示我們客家鄉親在愛護鄉土、懷念鄉情、保存鄉音和珍視客家文化資產的努力上,都有高度的熱忱和可圈可點的表現。
我們演講會是在每個月第二跟第四個禮拜的星期五晚上(七點至九點之間)聚會。為遵循「國際演講會」的精神,聚會時大家依照事先安排妥適的節目程序,主持會議、發表演說、接受講評、說笑話、作機智問答等。藉著這些上台說話的機會來磨練我們語言表達的技巧和能力(請參閱例會節目表)。至於首次前來與會的鄉親朋友們,我們也會在會議開始之時,請他(她)們作個簡單扼要的自我介紹,並且歡迎這些新朋友們加入我們的行列。
透過這種方式來定期聚會,鄉親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讓我們盡情說客家話的環境。的確,長久以來我們的「祖宗言」因為我們少有機會練習而漸漸生疏終至荒廢了。身為客家子弟,你我都有一份責任和義務,把先祖遺留給我們的瑰寶—語言和文化,傳承給我們的子子孫孫!
您如果想知道更多「國際演講會」在世界各國和台灣地區的組織、活動、教育、訓練、發展和前景等資訊,請利用以下網址查詢: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www.toastmasters.org
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 www.toastmasters.org.tw 台灣客家國際演講會 www.toastmasters.org.tw//hakka
***************************************************************************************
客家教育→晴耕雨讀與敬字惜文:
客家朋友因從事農耕,希望透過「晴耕雨讀」取得知識而脫貧,並兼顧耕田,因此對於文字和紙張特別尊敬,不僅設有「敬字亭」,每年也辦理「字紙祭」祈求,金榜題名,提振知識經濟;經閱讀謝淑熙所著「台灣客家禮俗文化新探索」第252頁可知,客家人傳統的理想生活境界是「晴耕雨讀」、「孝友傳家」,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此一特別重視教育的文化特質,在台灣客家地區處處可見。有云:「美濃出博士,鳳林出校長,佳冬出醫師」就是例證。 而因為讀書吸取知識要靠文字,而文字是聖賢傳下來,有益萬世之人。河南一帶有人看賤字紙,丟棄門外,年辰飢荒,不敬字紙,入考場,寫錯字,落榜。反觀瀘州楊全善埋字紙,五世登科,李子材因葬字紙,當了大官,敬重字紙,是得功名的階梯。平生收買字紙,有萬功,加壽12年,得享富貴,子孫發達。收字紙去燒。紙灰送到河中或海中,有千功,子孫昌盛。誘使他人把買字紙的錢挪為他用,有一百罪,子孫貧賤。詐騙他人買字紙的錢,有一百罪,短命(以上萃取參考張祖基等著,客家舊禮俗,眾文圖書,83年5月,295頁至29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