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大會與泰國的角色:從邊陲到連結國際
在全球客家網絡中,馬來西亞、台灣與中國廣東梅州,長期是「客家文化輸出」的重要據點。但近年來,泰國客家族群也積極參與其中,透過世界客家大會,讓這個在泰國屬於「少數中的少數」的群體,找到了與全球客家連結的新舞台。
世界客家大會:跨國文化平台
「世界客家大會」始於1971年,由海外華人社團發起,至今已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會議宗旨在於連結全球客家人,促進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也成為各地客家人尋根、凝聚認同的重要場合。
泰國客家代表最早於1980年代加入,雖然規模不大,但逐漸獲得國際客家社群的重視。
泰國代表的身影
2013年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世界客家大會上,泰國代表團首次大規模亮相,不僅帶來傳統的客家山歌表演,也展出了泰國客家家庭改良後的飲食特色,如加入泰式香料的梅菜扣肉,受到與會者關注。
曼谷客家會館理事長張振華(化名)指出:
「我們泰國的客家人數雖然不多,但參加大會的時候,大家都很驕傲。因為站在國際舞台上,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孤單的。從非洲到美洲,到處都有客家人,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全球網絡。」
文化與經濟的雙重交流
世界客家大會不僅是文化盛會,也是一個經貿平台。許多泰國客家企業家透過大會,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中國廣東的企業建立聯繫,帶動雙向投資與貿易。
尤其在農業、米業與建築業,泰國客家商人藉由大會平台與國際市場接軌。這讓原本較低調的泰國客家群體,逐漸在國際舞台上找到新的定位。
新世代的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年輕一代客家後裔近年也被鼓勵參與世界客家大會。許多大學生、青年專業人士透過大會認識來自台灣、馬來西亞的同齡人。這不僅是文化交流,也成為跨國人脈網絡的起點。
清邁大學研究生林國良(化名)說:
「以前覺得客家只是家裡老人家的東西,但參加世界客家大會後,我看到好多和我同齡的年輕人也在尋找文化認同。那一刻我覺得,原來我們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家庭。」
結語
世界客家大會,讓泰國客家從「邊陲」走向「連結」。雖然在泰國境內人數不多,但透過這個平台,他們不僅延續了文化,更拓展了國際交流的空間。
在全球化時代,泰國客家族群或許正憑藉這個跨國網絡,找到屬於自己的新位置——既是泰國人,也是客家人,更是世界的一份子。
